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30篇
安全科学   209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51篇
综合类   136篇
基础理论   55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26篇
灾害及防治   2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41.
长江流域近50年来的气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分析了1951~2000年长江流域(上、中、下游)的平均气温、平均日最低气温、平均日最高气温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特征。结果表明:长江流域近50年来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日最低气温、年平均日最高气温在20世纪50年代明显偏高,60~80年代波动下降,80年代中后期以后有所上升,90年代较80年代增温0.3℃~0.6℃之间;同时不同季节、不同区域气温呈现不同的态势,冬季平均气温、平均日最低气温在60年代以后呈上升趋势,而平均日最高气温呈下降趋势,夏季平均气温、平均日最低气温、平均日最高气温均以降温为主。  相似文献   
42.
传统方法使用固定的波长吸收指数来估算地壳元素或棕碳吸光,但该方法只能处理仅存在两种组分的情形(黑碳/棕碳,或黑碳/地壳元素)的吸光贡献,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为此,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方法,利用武汉在线观测数据(2021年2、3、8、9月),采用铁作为地壳元素的示踪物,利用最小相关系数法(MRS)得出地壳元素的吸光贡献,在扣除地壳元素吸光之后,再得到黑碳吸光增强系数(Eabs).结果显示观测期间370nm波段地壳元素吸光贡献均值为12.3%,月均值范围5.7%~15.5%,且波长吸收指数与铁的浓度正相关,表明地壳元素吸光贡献不可忽视.地壳元素吸光贡献呈现出显著的季节特征,呈现出冬季低,春季高的特点.地壳元素吸光的分离前后计算的Eabs存在一定的差异,受到了黑碳和铁的相关性的影响.观测期间扣除地壳元素吸光后,Eabs均值为1.43±0.53,在季节性上呈现春夏高,秋冬低的特性,春季较高Eabs值与春季黑碳较高的老化程度有关.Eabs对无机盐和有机物的含量存在正的依赖关系,证明了这些包裹物质对吸光增强的影响.  相似文献   
43.
针对消防救援车辆缺乏专业堵漏和倒罐装备、应急处置受限等问题,研究采用专用注压接头套组与消防车配合,通过向事故槽车阀门注水加压或惰性气体的方式实施辅助堵漏,能够实现因地制宜、快速有效地解决现场液化石油气大量泄漏的问题,降低事故危害。  相似文献   
44.
基于集对分析法的农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集对分析是一种新的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其联系度概念具有鲜明的辨证性、完整性,使其成为处理不确定性问题的有效方法。农田土壤环境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因此拟引入集对分析理论,以江汉平原后湖农场为研究对象,应用单因子指数法和集对分析法对其农田土壤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9种单要素污染程度依次为Cd>Zn>As>Cu>DDT>Hg>Cr>Pb>HCH,Cd为主要污染元素,8个地块已受到Cd的轻度污染,土壤中的农药残留主要成分为滴滴涕;集对分析结果显示8745%的农田是安全的,1255%的农田处于轻污染状态。整体而言,江汉平原农田土壤环境质量属清洁和安全范围,符合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集对分析法为农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5.
鄱阳湖流域水资源丰富,在非汛期尤其是用水高峰期,存在供需水矛盾和河道外用水挤占河道内用水现象。基于水量分配方案,以控制断面为节点,考虑河道外需水,兼顾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系统提出计算流域控制断面最小控制需水量方法。在此基础上,以抚河流域为例,把流域划分为12个控制断面,分别为沙子岭、黎川、南城、洪门、廖坊、石门、廖家湾、娄家村、马圩、焦石、柴埠口和李家渡,各断面的最小控制需水量分别为740、380、2873、1200、4981、261、5085、7168、050、10894、1556 和1030 m3/s。通过水文监测控制流域断面流量,为落实水量分配方案、保护流域水环境和维持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提供保障。同时,以最小需水量并与实测流量比较,确定各用水区余缺水量,为实施流域非汛期水量调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6.
Abstract: Anthropogenic disturbances such as fragmentation are rapidly altering biodiversity, yet a lack of attention to species traits and abundance patterns has made the results of most studies difficult to generalize. We determined traits of extinction‐prone species and present a novel strategy for classifying species according to their population‐level response to a gradient of disturbance intensity. We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forest fragmentation on dung beetle communities in an archipelago of 33 islands recently created by flooding in Venezuela. Species richness, density, and biomass all declined sharply with decreasing island area and increasing island isolation. Species richness was highly nested, indicating that local extinctions occurred nonrandomly. The most sensitive dung beetle species appeared to require at least 85 ha of forest, more than many large vertebrates. Extinction‐prone species were either large‐bodied, forest specialists, or uncommon. These explanatory variables were unrelated, suggesting at least 3 underlying causes of extirpation. Large species showed high wing loading (body mass/wing area) and a distinct flight strategy that may increase their area requirements. Although forest specificity made most species sensitive to fragmentation, a few persistent habitat generalists dispersed across the matrix. Density functions classified species into 4 response groups on the basis of their change in density with decreasing species richness. Sensitive and persistent species both declined with increasing fragmentation intensity, but persistent species occurred on more islands, which may be due to their higher baseline densities. Compensatory species increased in abundance following the initial loss of sensitive species, but rapidly declined with increasing fragmentation. Supertramp species (widespread habitat generalists) may be poor competitors but strong dispersers; their abundance peaked following the decline of the other 3 groups. Nevertheless, even the least sensitive species were extirpated or rare on the smallest and most isolated islands.  相似文献   
47.
基于集对分析的尾矿库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更好地对尾矿库的安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针对尾矿库的特点建立了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将集对分析理论用于尾矿库的安全评价,并通过实例证明该理论适合于尾矿库的安全评价.集对分析中差异度I取1和-1.研究表明,当I=1时,指标体系中所有处于"一般安全"状态的指标项经过整改后能处于"安全"状态,此时联系度μ=0.736,尾矿库处于"安全"状态; 当I=-1时,指标体系中所有处于"一般安全"状态的指标项,在安全管理水平下降的情况下全部转为"不安全"状态,此时μ=0.114,尾矿库处于"不安全"状态.I的不同取值可反映尾矿库的具体安全状态,同时也反映尾矿库的安全管理水平,并充分体现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研究为尾矿库的安全评价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48.
49.
杨建勋 《环境工程》2012,30(1):121-123,99
介绍了旋流式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分析了影响性能的因素。通过对脱水器构造的剖析,找出叶片形状影响脱水效果的关键所在,从理论分析入手,推导出旋流式脱水器分离最小直径水滴的计算方法,并根据工程实践进行了检验。工程实践表明,实际应用效果与理论计算相符合。  相似文献   
50.
Fisher最优分割法是用离差平方和来表示同类样本之间的差异程度,通过简便的计算步骤和作图,确定最优分类数,使同类样本间的差异最小,各类别样本间的差异最大,并用F检验法检验最优分类数的合理性。文章根据Fisher最优分割法的理论内涵,研究其应用于酸雨环境监测优化布点的可行性。以漳州市沿海区域监测点为研究实例,用Fisher最优分割法确定最优的分类情况和最优的优化布点方案。结果表明,原布设的9个监测点用Fisher最优分割法优化为3个典型点位,可客观地反映漳州市酸雨控制区的整体污染状况和污染趋势,该方法理论内涵直观、计算简便、重复性好,对环境质量监测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